AI + 去中心化社交能夠走多遠?在嘗試了 MindSync 協議後,我有了一些新的想法

最近,在瀏覽加密貨幣推特時,我注意到“SocialFi”這個詞再次出現。特別是在Friend.tech之後,一些聲稱“去中心化社交”、“鏈上內容”和“創作者經濟”的項目相繼湧現,引起了相當大的轟動。

老實說,作爲一個在 Web3 社交產品領域待了有一段時間的人,我一直對這些項目保持謹慎。我嘗試了很多,大多數都感覺差不多:鏈上發布、DID 驗證,可能偶爾有個投票功能,然後……別無他物。內容稀少,推薦系統乏善可陳,創作者無法找到變現的途徑,最終感覺就像是在 Web2 和 Web3 之間的一個中途站——沒有人滿意。

不過幾天前,一位朋友在我們的羣聊中提到了 MindSync Protocol,稱這個項目“有點不同”。我並沒有抱太高的期望,但在嘗試之後,我感到驚喜。因此,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我的經驗。

結論先行:到目前爲止,這是我使用過的“最不像Web3”的Web3社交項目——這是好事。它感覺流暢而直觀。

MindSync在其AI推薦系統上做得很不錯。這不僅僅是空洞的“AI”口號;它實際上根據用戶行爲優化推薦。當我第一次設定我的興趣——比如DAO治理和AI內容生成——系統很快開始向我推送相關內容,並且這些內容確實是“熱門且引人入勝”的,而不僅僅是一些沒有互動的測試帖子。我的朋友告訴我,他們在後臺使用圖神經網路(GNN)和行爲分析模型,這與傳統的基於標籤的推薦完全不同。

讓我們來談談創作者。在MindSync上,你可以直接將你的內容鑄造成NFT,並設置你自己的粉絲代幣機制。聽起來與其他平台相似,但這裏的不同之處在於創作者的定制化程度。例如,我發布了一些內容,並設置在10次互動後,可以解鎖一個可收藏的NFT。持有NFT的粉絲可以加入我的私人討論組,甚至可以投票決定我下一篇帖子的主題。這是一個簡單的概念,但它給創作者帶來了真正的擁有感和價值反饋。你不是在爲平台發布內容——你是在建立自己的社區。

還有一個許多人忽視的重要點是“身分和數據所有權”的感覺。在Web2平台上,我們的社交網絡、內容和粉絲都被鎖定在平台內。如果你的帳戶消失,一切都將消失。但MindSync將這些信息鏈上保存,綁定到你的DID身分,這樣你就可以將這些資產帶到其他平台。數據屬於你,而不是平台。聽起來可能有點抽象,但對於像我這樣創造內容的人來說,這是邁向真正擁有我的數字資產的第一步。

當然,仍然存在一些問題。生態系統才剛剛起步,活躍用戶仍然很少,普通用戶可能會覺得DID和錢包操作令人困惑。但至少產品邏輯是完整的,路徑是清晰的。與我嘗試過的大多數SocialFi項目相比,這個項目表現出了真正的承諾。

我不會說 MindSync Protocol 是 SocialFi 的終極目標,但它的方向讓我覺得,如果 Web3 社交真的要成功,那就不是因爲“空投代幣換積分”這樣的噱頭,而是因爲這個產品實際上是有用的,創作者和用戶都想留下來。

如果你感興趣,可以試試——但記得做自己的研究。我只是分享我自己的經驗。最近你有沒有關注什麼SocialFi項目?或者你覺得“人工智能 + 去中心化社交”怎麼樣?歡迎在評論區討論。

網站:

DESO0.13%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留言
  • 轉發
  • 分享
留言
0/400
暫無留言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