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lock入選標普500:比特幣與華爾街的新紀元2025年7月,Block公司正式入選標普500指數,成爲美國最具代表性的500家上市公司之一。這家金融科技巨頭擁有支付巨頭Square和移動金融應用Cash App,其股價隨即在數日內漲14%。入選標普500意味着Block將成爲全球主流投資組合的標配。據統計,追蹤標普500的被動型基金規模超過5萬億美元。按Block在指數中的權重估算,預計將有超過100億美元的傳統資本通過持有Block股票間接配置比特幣。## 撬動萬億美金市場標普500實質上是一個資本分配的"協議"。追蹤它的指數基金唯一使命就是精準復制指數的成分和權重,沒有主觀判斷空間。Block通過嚴苛的盈利能力審查獲得入場券,代表傳統金融體系對"親比特幣"商業戰略可行性的最高背書。回顧標普500的歷史,本質是一部被迫吸收新興產業、承認新商業模式的進化史:- 2006年,谷歌(Alphabet)入選,基金開始買入核心資產是無形算法與用戶數據的公司。- 2013年,Meta(原Facebook)入選,"社交圖譜"等Web2概念被華爾街資本機器消化。- 2020年,特斯拉入選,引發超800億美元的被動買盤海嘯。相比之下,當基金今天被迫買入Block時,它們獲得的不僅是一家支付公司的股權,更是其資產負債表上那8,363枚比特幣的直接風險敞口。這觸發了一場機械且不可逆的資本流動,大多來自此前不會主動觸及加密資產的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Block的入選意味着華爾街在規則驅動下,首次被迫擁抱去中心化的非主權貨幣資產。## Block的比特幣情緣Block創始人Jack Dorsey的職業生涯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問題:破除中心化機構對個體權利的限制。Square(Block前身)誕生於讓小商戶能接受信用卡支付的願景。然而,Twitter的經歷讓Dorsey意識到,真正的去中心化根基不在於善意的"公司章程",而在於冰冷的"代碼協議"。在比特幣這個無需許可、抗審查、不屬於任何單一實體的全球金融協議裏,Dorsey看到了Twitter未能實現的理想。Block對比特幣的擁抱始於產品層面。2018年,Cash App支持比特幣交易,讓數百萬普通美國人首次能輕鬆購買比特幣。2020年10月,Block突然宣布動用公司資金購買4,709枚比特幣。2021年2月再次出手,兩次建倉共投入2.2億美元,持有8,027枚比特幣。2023年後,比特幣戰略進一步深化。Block啓動"比特幣藍圖"計劃,每月將旗下比特幣相關業務毛利潤的10%用於購買比特幣。這種程序化、可預測的增持策略,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Block對比特幣的承諾是算法級別的。Block還圍繞比特幣展開了基礎設施建設:Cash App集成閃電網絡;TBD部門開發去中心化協議;推出開源硬體錢包項目;投資挖礦芯片。對Dorsey而言,Block入選標普500是實現終極願景的手段——用華爾街的錢,去建設一個最終不屬於華爾街的未來。## Block的業務結構Block的業務結構清晰服務於Dorsey的願景:- 傳統業務:Square和Cash App作爲造血引擎,提供持續現金流和用戶基礎。- 未來部門: - 軟件層面:Spiral和TBD專注構建比特幣底層基礎設施。 - 硬件層面:Bitkey錢包致力解決比特幣自托管難題;Proto部門研發開源比特幣挖礦系統。這形成了一個閉環:用傳統金融業務利潤投資比特幣基礎設施;再利用比特幣吸引力獲取新用戶,反哺傳統業務增長。## Block面臨的挑戰Block的宏大敘事背後也存在隱憂:1. 技術依賴風險:對比特幣協議的深度綁定意味着協議層面的任何黑天鵝都可能產生毀滅性影響。2. 執行風險:多個項目技術門檻高,商業化前景不明。3. 財務表現:營收增長放緩,營業利潤率低於標普500平均水平。## 結語Block代表了一種可能:通過建設和融合,推動比特幣從邊緣走向中心。這種"特洛伊木馬"式的滲透,或許比任何激進的革命都更有效。然而,當萬億美元的被動資金"被迫"擁抱比特幣時,一個問題值得深思:這是比特幣徵服華爾街的開始,還是華爾街馴化比特幣的序曲?
Block入選標普500:比特幣正式進軍華爾街
Block入選標普500:比特幣與華爾街的新紀元
2025年7月,Block公司正式入選標普500指數,成爲美國最具代表性的500家上市公司之一。這家金融科技巨頭擁有支付巨頭Square和移動金融應用Cash App,其股價隨即在數日內漲14%。
入選標普500意味着Block將成爲全球主流投資組合的標配。據統計,追蹤標普500的被動型基金規模超過5萬億美元。按Block在指數中的權重估算,預計將有超過100億美元的傳統資本通過持有Block股票間接配置比特幣。
撬動萬億美金市場
標普500實質上是一個資本分配的"協議"。追蹤它的指數基金唯一使命就是精準復制指數的成分和權重,沒有主觀判斷空間。Block通過嚴苛的盈利能力審查獲得入場券,代表傳統金融體系對"親比特幣"商業戰略可行性的最高背書。
回顧標普500的歷史,本質是一部被迫吸收新興產業、承認新商業模式的進化史:
相比之下,當基金今天被迫買入Block時,它們獲得的不僅是一家支付公司的股權,更是其資產負債表上那8,363枚比特幣的直接風險敞口。這觸發了一場機械且不可逆的資本流動,大多來自此前不會主動觸及加密資產的養老金和主權財富基金。
Block的入選意味着華爾街在規則驅動下,首次被迫擁抱去中心化的非主權貨幣資產。
Block的比特幣情緣
Block創始人Jack Dorsey的職業生涯始終圍繞一個核心問題:破除中心化機構對個體權利的限制。
Square(Block前身)誕生於讓小商戶能接受信用卡支付的願景。然而,Twitter的經歷讓Dorsey意識到,真正的去中心化根基不在於善意的"公司章程",而在於冰冷的"代碼協議"。
在比特幣這個無需許可、抗審查、不屬於任何單一實體的全球金融協議裏,Dorsey看到了Twitter未能實現的理想。
Block對比特幣的擁抱始於產品層面。2018年,Cash App支持比特幣交易,讓數百萬普通美國人首次能輕鬆購買比特幣。2020年10月,Block突然宣布動用公司資金購買4,709枚比特幣。2021年2月再次出手,兩次建倉共投入2.2億美元,持有8,027枚比特幣。
2023年後,比特幣戰略進一步深化。Block啓動"比特幣藍圖"計劃,每月將旗下比特幣相關業務毛利潤的10%用於購買比特幣。這種程序化、可預測的增持策略,向市場傳遞了一個清晰信號:Block對比特幣的承諾是算法級別的。
Block還圍繞比特幣展開了基礎設施建設:Cash App集成閃電網絡;TBD部門開發去中心化協議;推出開源硬體錢包項目;投資挖礦芯片。
對Dorsey而言,Block入選標普500是實現終極願景的手段——用華爾街的錢,去建設一個最終不屬於華爾街的未來。
Block的業務結構
Block的業務結構清晰服務於Dorsey的願景:
這形成了一個閉環:用傳統金融業務利潤投資比特幣基礎設施;再利用比特幣吸引力獲取新用戶,反哺傳統業務增長。
Block面臨的挑戰
Block的宏大敘事背後也存在隱憂:
結語
Block代表了一種可能:通過建設和融合,推動比特幣從邊緣走向中心。這種"特洛伊木馬"式的滲透,或許比任何激進的革命都更有效。
然而,當萬億美元的被動資金"被迫"擁抱比特幣時,一個問題值得深思:這是比特幣徵服華爾街的開始,還是華爾街馴化比特幣的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