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愛的廣場小夥伴們,福利不停,精彩不斷!目前廣場上這些熱門發帖贏獎活動火熱進行中,發帖越多,獎勵越多,快來 GET 你的專屬好禮吧!🚀
🆘 #Gate 2025年中社区盛典# |廣場十強內容達人評選
決戰時刻到!距離【2025年中社區盛典】廣場達人評選只剩 1 天,你喜愛的達人,就差你這一票衝進 C 位!在廣場發帖、點讚、評論就能攢助力值,幫 Ta 上榜的同時,你自己還能抽大獎!iPhone 16 Pro Max、金牛雕塑、潮流套裝、合約體驗券 等你抱走!
詳情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community-vote
1️⃣ #晒出我的Alpha积分# |曬出 Alpha 積分&收益
Alpha 積分黨集合!帶話題曬出你的 Alpha 積分圖、空投中獎圖,即可瓜分 $200 Alpha 代幣盲盒,積分最高直接抱走 $100!分享攢分祕籍 / 兌換經驗,中獎率直線上升!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2763074
2️⃣ #ETH百万矿王争霸赛# |ETH 鏈上挖礦曬收益
礦工集結!帶話題曬出你的 Gate ETH 鏈上挖礦收益圖,瓜分 $400 曬圖獎池,收益榜第一獨享 $200!誰才是真 ETH 礦王?開曬見分曉!
詳情 👉 https://www.gate.com/pos
從ICO到Memecoin:追溯某知名平台創始人的早期代幣操縱疑雲
揭祕某加密貨幣平台及其神祕創始人的早期經歷
某知名加密貨幣平台讓任何人都能創建自己的加密貨幣。然而,早在該平台推出數年前,一位與聯合創始人同名的人士就已經通過發行並拋售自創代幣賺取了一筆不小的財富。
據調查,一名同名個人在 2017 年發行了八種代幣。當時,該平台的聯合創始人僅有 16 歲。其中兩枚代幣曾在加密論壇上獲得關注,隨後價格暴跌,投資者指控開發者進行了一場 Rug Pull。
根據區塊鏈安全公司的分析,這位開發者僅靠其中兩枚代幣的銷售,在 2017 年便賺得高達 7.5 萬美元的加密貨幣——按今日幣價估算,該部分資產價值或達 40 萬美元。
"在等待市佔率與價格漲後,他們迅速套現離場。"該安全公司首席安全官表示,"我們強烈懷疑,其中一枚代幣是開發者爲 Rug Pull 而設計的工具。"
這個平台的存在意義,根據其聯合創始人的說法,正是通過標準化代幣發行方式來保護投資者免受不道德行爲者的侵害。但已有證據表明,該聯合創始人早期正是該平台所試圖防範的那類開發者。
截至發稿,該平台及其聯合創始人均未回應多次置評請求。
平台的崛起與神祕創始人
該平台由三位二十出頭的創業者於 2024 年 1 月創立。該平台迅速成爲 Memecoin 的首選孵化與交易場所。
這類加密貨幣波動劇烈,主要爲投機而生。據第三方統計,短短 15 個月內,該平台通過 1% 的交易佣金已創收超 6 億美元。
三位聯合創始人極少公開自己的身分、所在地或公司結構。其中一位去年接受採訪時稱,這種匿名是出於"人身安全"考量,以防平台管理的巨大加密資產引發勒索或攻擊。
在三人中,關於某聯合創始人的公開信息最爲稀少。英國公司註冊處的文件列他爲董事外,他幾乎沒有任何與該平台的公開關聯。另一位聯合創始人曾表示,他負責帶領開發團隊編寫平台代碼與功能迭代。除了一個社交媒體帳號外,他在網路上的足跡近乎爲零。
然而,在 GitHub、YouTube、LinkedIn、Medium 等網路角落留下的一系列"數字線索",仍將這個名字與早期兩個代幣的疑似 rug pull 操作聯繫了起來。
數字足跡:追溯早期代幣推廣
2017 年,這兩個代幣最初由加密論壇上的兩個帳號推廣:DOMAINBROKER 與 ninjagod,二者均屬於同一名用戶。根據一則論壇消息,在 DOMAINBROKER 帳號"疑似被黑"後,該用戶開始轉用 ninjagod 身分與投資者溝通。
在一則推廣帖中,DOMAINBROKER 提供了一個包含該聯合創始人名字的電子郵箱地址,並稱其爲"個人郵箱";而在另一條由 ninjagod 發起的主題帖中,多位論壇用戶則直接稱他爲該項目的開發者。
與此同時,有多項線索顯示,該聯合創始人與這兩個代幣的開發者曾身處同一地區——後者曾在一個舊聊天羣組中表示,自己位於英國布萊頓。
選民登記記錄顯示,該聯合創始人至少在 2024 年時仍登記在英國布萊頓-霍夫地區的一處地址。當記者前往該地址探訪時,一名通過對講機回應的住戶拒絕透露身分,但表示他"已不住在這裏",從側面印證了選民登記的準確性。
公司註冊文件顯示,該平台旗下的一家實體公司曾登記在位於布萊頓與霍夫的同一處物業。該地址還被另外兩家公司共用,而這兩家公司都將一位 62 歲的人士列爲董事。此外,該人士也以該地址登記爲選民。
別名與關聯:不同身分背後的聯繫
該聯合創始人似乎曾使用另一個別名,該姓氏與上述 62 歲人士相同,暗示兩人可能存在親屬關係。
直到最近,一個使用特定暱稱的 GitHub 帳號仍保留着一個舊代碼庫,其中包含一封以該別名命名的 Gmail 郵箱;該郵箱所用頭像,也同時出現在以聯合創始人本名註冊的 Medium 帳戶上,以及以別名註冊的 LinkedIn 與 YouTube 帳號中。
上述 YouTube 帳號上傳過一段關於某加密貨幣的視頻。盡管該項目由他人創建,但其項目標志也曾出現在 ninjagod 的論壇帳戶中,這可視作兩者出自同一人的間接線索。
另一個以聯合創始人名字命名的 YouTube 帳號曾發布關於"Equis"項目的視頻,該項目宣傳語是"徹底變革博彩業"。Equis 同樣由 ninjagod 在論壇上推廣,其代碼與早期兩個代幣完全一致。(該項目在論壇上並未引發投資者興趣)
綜上,該聯合創始人使用過的兩個名字都可被追溯至曾在論壇上推廣早期兩個代幣的相關帳戶。
ICO 泡沫與早期 Rug Pull 模式
這兩個代幣均是在 ICO 熱潮高峯期間,由使用該聯合創始人名義的開發者推出。在那段時間,數百個代幣項目通過 ICO 模式從投資者手中募集了數十億美元資金。ICO 因無需稀釋股權而在加密初創公司中廣受歡迎。
進行 ICO 通常涉及三步流程:在以太坊網路上部署合約鑄造代幣、在官網上闡述項目願景、並對外募集投資。一位專家表示:"很多項目不過是一份白皮書加一個帶倒計時器的官網——門檻極低。"
分析師指出,雖然部分通過 ICO 籌資的項目(如以太坊)仍在運營,但大多數 ICO 被操控、誇大、甚至徹底欺詐,最終引發監管收緊。許多開發者誇大項目用途、操控價格制造熱度,甚至虛構回報率。
"開發者極力推銷高額回報的幻想,"一位研究分析師表示,"這正是 FOMO 心理產生的源頭。"
ICO 熱潮的喧囂讓大量輕信的投資者在追逐利潤的過程中幾乎未做盡職調查,這一現象與今日投資可疑迷因幣的行爲如出一轍。"迷因熱潮與 ICO 有很多相似之處,"該分析師指出,"把一個故事賣給大衆非常容易,然後再迅速收割。"
某代幣的熱潮與崩潰
一位開發者在 2017 年 10 月初開始推廣其最受歡迎的代幣。
該開發者延續了此前的標準劇本:在以太坊上鑄造代幣、搭建網站,並在論壇、社交媒體與聊天羣組上展開宣傳。爲了制造熱度,他們通過所謂"空投"免費發放代幣,並承諾將發布白皮書。在當時,白皮書被視爲正當性的象徵,可能會推動價格漲。
分析師指出:"白皮書的發布能極大提升吸引力。甚至只是承諾要發布,便足夠激起市場情緒。"
網站截圖揭示了其如何向潛在投資者進行宣傳。頁面宣稱:"我們致力於讓法幣向加密貨幣的過渡盡可能順暢,同時仍保持正直與高端的氛圍。"頁面下方還展示了一張聲稱可用於實體消費的銀行卡圖像。
僅在數天內,已有數百人註冊參與該代幣的空投。與此同時,論壇上討論熱烈。一位用戶寫道:"讓我們傳播消息,讓更多人注意到這個出色的代幣。"截至 10 月 19 日,該代幣的市值已漲至約 130 萬美元。
但就在早期投資者滿懷期待之際,開發者開始暗中出貨。
分析顯示,開發者在代幣創建後數日,將數百萬代幣分發至其控制下的錢包。其中一個錢包隨後被用於向市場大量出售代幣。
在 10 月 19 日至 21 日期間,該錢包在一個點對點交易平台上出售了數百批代幣。這些銷售恰逢該資產價格的災難性暴跌,跌幅達 87.9%。
在聊天羣組和論壇上,恐慌開始蔓延。一位用戶,大概是想從中找到一些樂趣,開始將該代幣戲稱爲"ECRASH"。其他人則指控開發者應負全責。另一位參與了空投的用戶表示:"大家都很憤怒。我認爲這是我第一次經歷 Rug Pull。"
備受矚目的白皮書也從未出現,最終,開發者從論壇帖子和聊天羣組中消失了。在幾天前,他還曾寫道:"我可以向大家保證,項目正在取得長足進展。"
在 10 月 20 日和 21 日的三筆交易中,該開發者的錢包從交易平台提取了總計 240 枚以太坊(ETH)收益——當時約合 75,000 美元。每次提現後,這些 ETH 都會被立即轉入另一個錢包地址,隨後又被分散轉入三個錢包。最終,這些 ETH 被轉入多個中心化交易平台帳戶——這些平台通常被用於將加密貨幣兌換爲法幣。
調查總共識別出至少 20 個由該開發者使用的錢包,這些錢包被用於發行、空投或出售代幣,或是將相關收入轉移至中心化交易平台。
"這種分層處理的效果就是掩蓋資金流動軌跡,"分析師說道,"如果你沒有什麼可隱瞞的,其實沒有太大必要這麼做。這本身就很可疑。"
盡管部分投資者仍對其回歸抱有幻想——10 月 24 日,還有人開玩笑稱"我聞到了白皮書的味道"——但所有跡象早已昭示最終結局。
在 10 月初的論壇帖子中,一位開發者寫道:"這會像一次 Pump and Dump,一輪拉高出貨,早期投資者能拿回成本。很抱歉說得這麼直接,但事實就是如此。"
比造富更快的,是遺忘
時至今日,該平台的狂飆仍未停歇。據第三方統計,其平台每日營收高達 100 萬美元。創始人們的財富水漲船高,早已甩開當年的數條街。而在這個"造富機器"持續運轉的同時,違背初衷的 Rug Pull 也仍在持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