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2024年11月區塊鏈遊戲市場激增79% 但用戶採納仍面臨挑戰
區塊鏈遊戲市場2024年11月回顧:牛市助推下的發展與挑戰
2024年11月,Web3遊戲行業在加密貨幣市場強勁漲的背景下呈現顯著增長,但在大規模採用方面仍面臨挑戰。比特幣價格接近10萬美元大關,推動遊戲板塊市值激增79.1%至351億美元。盡管關鍵指標表現亮眼,日活躍用戶達550萬,但該行業在區塊鏈整合和廣泛應用方面仍存在一些問題。
加密貨幣市場概況
11月加密貨幣市場創下歷史新高,比特幣從69,386美元飆升至96,427美元,漲幅39.0%。以太坊緊隨其後,漲47.8%至3,711美元。比特幣表現卓越,市值超越白銀和沙特阿美,穩居全球資產第七位。
美國大選結果成爲加密市場增長的催化劑,可能影響未來的加密貨幣立法和監管。市場對此反應積極,尤其體現在memecoins、去中心化人工智能項目和去中心化科學等熱門板塊的表現上。
區塊鏈遊戲市場分析
11月區塊鏈遊戲代幣市值從196億美元激增至351億美元,日均交易量增長79.4%至1,190萬美元。日活躍用戶創新高,達到550萬,較10月增長15.7%,主要得益於opBNB和Ronin生態系統的表現。
然而,交易指標呈現復雜性。雖然日均交易量增長3.3%至1,530萬筆,但日均每用戶交易筆數從3.131降至2.810,表明新用戶對區塊鏈功能的使用強度有所下降。
一些遊戲項目如Off The Grid採取了更微妙的區塊鏈整合策略,將自身定位爲具有可選區塊鏈元素的傳統遊戲,而非"NFT遊戲"。這種策略旨在降低用戶進入門檻,但也引發了關於區塊鏈在遊戲中角色定位的思考。
全鏈遊戲仍面臨技術挑戰,現有基礎設施難以滿足實時遊戲玩法和高通量需求。盡管Layer解決方案和專門的遊戲公鏈不斷湧現,但傳統遊戲性能與區塊鏈能力之間的差距仍影響着開發策略。
區塊鏈遊戲公鏈發展
11月活躍遊戲數量達1,696款,增長4.6%。BNB鏈、Polygon和以太坊仍是市場領導者,份額分別爲20.9%、15.4%和13.4%。
opBNB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日活躍用戶較10月增長46.1%。Ronin展現出顯著復蘇,日活躍用戶從60萬翻倍至120萬。相比之下,TON遊戲生態系統面臨挑戰,日活躍用戶下降41.9%至11.64萬。
Sui的表現較爲突出,11月平均日活躍用戶爲23.33萬,增長23.1%,主要得益於Telegram遊戲BIRDS的貢獻。
行業內,更多參與者開始涉足區塊鏈遊戲基礎設施建設。Yield Guild Games推出Studio Chain,B3推出開放遊戲層和Prime Chain,爲未來的遊戲開發提供新的可能性。
區塊鏈遊戲概覽
截至11月底,行業共有3,602款區塊鏈遊戲,其中1,361款保持活躍。298款遊戲吸引了超過1,000名月活躍用戶,佔活躍遊戲的21.9%。
Telegram遊戲平台上,用戶與區塊鏈參與度之間存在顯著差距。例如,Hamster Kombat在Telegram上擁有2,616萬月活躍用戶,但鏈上用戶僅736個。即使是轉化率最高的MemeFi,其用戶鏈上參與率也僅爲7.96%。
盡管面臨這些挑戰,Telegram遊戲生態系統的成功正推動其他社交媒體平台效仿。Line計劃在2025年第一季度末前推出150個迷你dApps,主要聚焦遊戲應用。
同時,基於Solana的項目Sonic X通過TikTok整合突破100萬KYC驗證用戶,展示了社交平台作爲Web3遊戲入口的潛力。
投融資情況
11月,Web3遊戲獲得18筆融資,總額達7,360萬美元,雖然事件數量增加,但總額較10月下降22.3%。
Monkey Tilt以3,000萬美元的A輪融資領跑,由Pantera Capital領投。該平台結合遊戲、娛樂和博彩功能,自3月推出以來實現了2億美元的月度投注量。
Animoca Brands向Mocaverse追加投資1,000萬美元,支持其開發可互操作的基礎設施,促進主流加密貨幣採用。
總體來看,Web3遊戲行業在牛市加持下取得顯著進展,但在技術整合和用戶採納方面仍面臨挑戰。隨着更多創新解決方案和基礎設施的出現,行業有望在未來實現更廣泛的應用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