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正式啓動!
🎮 本期聚焦:Yooldo Games (ESPORTS)
✍️ 分享獨特見解 + 參與互動推廣,若同步參與 Gate 第 286 期 Launchpool、CandyDrop 或 Alpha 活動,即可獲得任意獎勵資格!
💡 內容創作 + 空投參與 = 雙重加分,大獎候選人就是你!
💰總獎池:4,464 枚 $ESPORTS
🏆 一等獎(1名):964 枚
🥈 二等獎(5名):每人 400 枚
🥉 三等獎(10名):每人 150 枚
🚀 參與方式:
在 Gate廣場發布不少於 300 字的原創文章
添加標籤: #Gate广场征文活动第三期#
每篇文章需 ≥3 個互動(點讚 / 評論 / 轉發)
發布參與 Launchpool / CandyDrop / Alpha 任一活動的截圖,作爲獲獎資格憑證
同步轉發至 X(推特)可增加獲獎概率,標籤:#GateSquare 👉 https://www.gate.com/questionnaire/6907
🎯 雙倍獎勵機會:參與第 286 期 Launchpool!
質押 BTC 或 ESPORTS,瓜分 803,571 枚 $ESPORTS,每小時發放
時間:7 月 21 日 20:00 – 7 月 25 日 20:00(UTC+8)
🧠 寫作方向建議:
Yooldo
Web3創業者注意:出海不等於合規 深入解析法律風險
Web3創業者常見的合規誤區:出海並不等同於合規
自2021年以來,許多Web3項目紛紛將業務遷往海外,以應對國內監管政策。與此同時,不少Web2開發者也在考慮轉型進入Web3領域。無論是已經入局的Web3從業者,還是準備轉型的技術人員,在項目啓動初期都會面臨一個共同問題:項目該落地在哪裏?
考慮到國內對Web3項目,尤其是具有金融屬性的創新項目一直保持高壓監管態勢,許多創業團隊傾向於"項目出海"——在海外註冊,技術團隊分布在港新及東南亞等地。
在Web3項目的技術創始人或負責人看來,這種"境外註冊+遠程部署"的模式似乎天然具備"合規"優勢——項目未落地中國,自然就不受中國法律約束。
然而現實情況要復雜得多。根據多起涉刑案件的經驗,即使項目架構在海外,只要觸及中國法律底線,仍然存在被追責的高風險。
因此,本文旨在幫助Web3創業團隊中的技術決策者理解一個核心問題:爲什麼"項目在境外"也可能觸發中國法律風險?
監管背景下的生存邏輯
對大多數創業者而言,初期最核心的訴求是"生存"。合規看似重要,但在資源緊張、節奏緊迫的早期階段,往往被排在優先級之後。
但有長遠規劃的創業者會更早關注監管政策,了解法律邊界,判斷哪些事情可做、哪些不可做,從而決定項目如何搭建和落地。
從刑事風險防控角度,技術負責人必須重點了解以下兩個關鍵監管文件:
這兩份政策文件的核心精神是:禁止首次代幣發行(ICO),並將虛擬貨幣相關業務認定爲非法金融活動。
尤其是924通知,直接被業界稱爲"最強監管文件"。它不僅明示虛擬貨幣交易活動違法,還明確提出"境外虛擬貨幣交易平台不得向中國境內居民提供服務"。
正因如此,大多數Web3項目選擇"出海"規避風險。但問題是:項目真的出海了,就真的安全嗎?
技術負責人常見誤區解析
許多項目方在起步階段就積極諮詢律師:應該把公司註冊在哪個國家?是選開曼、BVI,還是新加坡?搭建基金會還是母子公司架構?這些問題背後往往藏着一個核心假設——認爲"註冊在海外,就能規避中國法律"。
但必須明確指出:離岸架構雖然在商業風險隔離、稅務優化、資本運作上確有作用,但在刑事責任層面,無法構成對中國法律的豁免盾牌。
換句話說,離岸結構的功能是"商業隔離",而非"刑事保護"。它的主要效用體現在:
但如果項目本身涉及中國法律明令禁止的行爲,如非法經營、開設賭場、洗錢、傳銷等,即使公司主體在境外,根據我國刑法當中的"屬地管轄"或"屬人管轄"原則,中國司法機關依然有權追責。
"穿透式執法"的含義
所謂"穿透式執法",可以從兩個基本原則來理解:屬地原則與屬人原則。
屬地原則:即使項目註冊在海外,但如果存在以下情況,也可能被視爲"行爲發生在境內",觸發中國法律:
屬人原則:根據我國刑法第7條規定,中國公民在境外實施"按我國法律應負刑責"的行爲,同樣可以被追責。
"穿透式執法"在Web3領域的常見表現包括:
對技術負責人而言,理解"穿透式執法"的基本邏輯,是做好項目風控的第一步。
結語
許多人以爲,只要把項目"出海",就能一勞永逸地擺脫中國法律的監管。但事實是,如果一個項目從未進行過法律風險評估,即便設在海外,也難言安全。
希望Web3領域的創業者、技術負責人能夠認識到:項目是否具備合規基礎,關鍵並不在於註冊地在何處,而在於項目本身是否觸及中國法律所劃定的紅線。
只有在早期階段就把風險識別作爲底層思維,才能讓項目走得更遠,活得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