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亲爱的广场小伙伴们,福利不停,精彩不断!目前广场上这些热门发帖赢奖活动火热进行中,发帖越多,奖励越多,快来 GET 你的专属好礼吧!🚀
🆘 #Gate 2025年中社区盛典# |广场十强内容达人评选
决战时刻到!距离【2025年中社区盛典】广场达人评选只剩 1 天,你喜爱的达人,就差你这一票冲进 C 位!在广场发帖、点赞、评论就能攒助力值,帮 Ta 上榜的同时,你自己还能抽大奖!iPhone 16 Pro Max、金牛雕塑、潮流套装、合约体验券 等你抱走!
详情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community-vote
1️⃣ #晒出我的Alpha积分# |晒出 Alpha 积分&收益
Alpha 积分党集合!带话题晒出你的 Alpha 积分图、空投中奖图,即可瓜分 $200 Alpha 代币盲盒,积分最高直接抱走 $100!分享攒分秘籍 / 兑换经验,中奖率直线上升!
详情 👉 https://www.gate.com/post/status/12763074
2️⃣ #ETH百万矿王争霸赛# |ETH 链上挖矿晒收益
矿工集结!带话题晒出你的 Gate ETH 链上挖矿收益图,瓜分 $400 晒图奖池,收益榜第一独享 $200!谁才是真 ETH 矿王?开晒见分晓!
详情 👉 https://www.gate.com/pos
从ICO到Memecoin:追溯某知名平台创始人的早期代币操纵疑云
揭秘某加密货币平台及其神秘创始人的早期经历
某知名加密货币平台让任何人都能创建自己的加密货币。然而,早在该平台推出数年前,一位与联合创始人同名的人士就已经通过发行并抛售自创代币赚取了一笔不小的财富。
据调查,一名同名个人在 2017 年发行了八种代币。当时,该平台的联合创始人仅有 16 岁。其中两枚代币曾在加密论坛上获得关注,随后价格暴跌,投资者指控开发者进行了一场 Rug Pull。
根据区块链安全公司的分析,这位开发者仅靠其中两枚代币的销售,在 2017 年便赚得高达 7.5 万美元的加密货币——按今日币价估算,该部分资产价值或达 40 万美元。
"在等待市占率与价格上涨后,他们迅速套现离场。"该安全公司首席安全官表示,"我们强烈怀疑,其中一枚代币是开发者为 Rug Pull 而设计的工具。"
这个平台的存在意义,根据其联合创始人的说法,正是通过标准化代币发行方式来保护投资者免受不道德行为者的侵害。但已有证据表明,该联合创始人早期正是该平台所试图防范的那类开发者。
截至发稿,该平台及其联合创始人均未回应多次置评请求。
平台的崛起与神秘创始人
该平台由三位二十出头的创业者于 2024 年 1 月创立。该平台迅速成为 Memecoin 的首选孵化与交易场所。
这类加密货币波动剧烈,主要为投机而生。据第三方统计,短短 15 个月内,该平台通过 1% 的交易佣金已创收超 6 亿美元。
三位联合创始人极少公开自己的身份、所在地或公司结构。其中一位去年接受采访时称,这种匿名是出于"人身安全"考量,以防平台管理的巨大加密资产引发勒索或攻击。
在三人中,关于某联合创始人的公开信息最为稀少。英国公司注册处的文件列他为董事外,他几乎没有任何与该平台的公开关联。另一位联合创始人曾表示,他负责带领开发团队编写平台代码与功能迭代。除了一个社交媒体账号外,他在网络上的足迹近乎为零。
然而,在 GitHub、YouTube、LinkedIn、Medium 等网络角落留下的一系列"数字线索",仍将这个名字与早期两个代币的疑似 rug pull 操作联系了起来。
数字足迹:追溯早期代币推广
2017 年,这两个代币最初由加密论坛上的两个账号推广:DOMAINBROKER 与 ninjagod,二者均属于同一名用户。根据一则论坛消息,在 DOMAINBROKER 账号"疑似被黑"后,该用户开始转用 ninjagod 身份与投资者沟通。
在一则推广帖中,DOMAINBROKER 提供了一个包含该联合创始人名字的电子邮箱地址,并称其为"个人邮箱";而在另一条由 ninjagod 发起的主题帖中,多位论坛用户则直接称他为该项目的开发者。
与此同时,有多项线索显示,该联合创始人与这两个代币的开发者曾身处同一地区——后者曾在一个旧聊天群组中表示,自己位于英国布莱顿。
选民登记记录显示,该联合创始人至少在 2024 年时仍登记在英国布莱顿-霍夫地区的一处地址。当记者前往该地址探访时,一名通过对讲机回应的住户拒绝透露身份,但表示他"已不住在这里",从侧面印证了选民登记的准确性。
公司注册文件显示,该平台旗下的一家实体公司曾登记在位于布莱顿与霍夫的同一处物业。该地址还被另外两家公司共用,而这两家公司都将一位 62 岁的人士列为董事。此外,该人士也以该地址登记为选民。
别名与关联:不同身份背后的联系
该联合创始人似乎曾使用另一个别名,该姓氏与上述 62 岁人士相同,暗示两人可能存在亲属关系。
直到最近,一个使用特定昵称的 GitHub 账号仍保留着一个旧代码库,其中包含一封以该别名命名的 Gmail 邮箱;该邮箱所用头像,也同时出现在以联合创始人本名注册的 Medium 账户上,以及以别名注册的 LinkedIn 与 YouTube 账号中。
上述 YouTube 账号上传过一段关于某加密货币的视频。尽管该项目由他人创建,但其项目标志也曾出现在 ninjagod 的论坛账户中,这可视作两者出自同一人的间接线索。
另一个以联合创始人名字命名的 YouTube 账号曾发布关于"Equis"项目的视频,该项目宣传语是"彻底变革博彩业"。Equis 同样由 ninjagod 在论坛上推广,其代码与早期两个代币完全一致。(该项目在论坛上并未引发投资者兴趣)
综上,该联合创始人使用过的两个名字都可被追溯至曾在论坛上推广早期两个代币的相关账户。
ICO 泡沫与早期 Rug Pull 模式
这两个代币均是在 ICO 热潮高峰期间,由使用该联合创始人名义的开发者推出。在那段时间,数百个代币项目通过 ICO 模式从投资者手中募集了数十亿美元资金。ICO 因无需稀释股权而在加密初创公司中广受欢迎。
进行 ICO 通常涉及三步流程:在以太坊网络上部署合约铸造代币、在官网上阐述项目愿景、并对外募集投资。一位专家表示:"很多项目不过是一份白皮书加一个带倒计时器的官网——门槛极低。"
分析师指出,虽然部分通过 ICO 筹资的项目(如以太坊)仍在运营,但大多数 ICO 被操控、夸大、甚至彻底欺诈,最终引发监管收紧。许多开发者夸大项目用途、操控价格制造热度,甚至虚构回报率。
"开发者极力推销高额回报的幻想,"一位研究分析师表示,"这正是 FOMO 心理产生的源头。"
ICO 热潮的喧嚣让大量轻信的投资者在追逐利润的过程中几乎未做尽职调查,这一现象与今日投资可疑迷因币的行为如出一辙。"迷因热潮与 ICO 有很多相似之处,"该分析师指出,"把一个故事卖给大众非常容易,然后再迅速收割。"
某代币的热潮与崩溃
一位开发者在 2017 年 10 月初开始推广其最受欢迎的代币。
该开发者延续了此前的标准剧本:在以太坊上铸造代币、搭建网站,并在论坛、社交媒体与聊天群组上展开宣传。为了制造热度,他们通过所谓"空投"免费发放代币,并承诺将发布白皮书。在当时,白皮书被视为正当性的象征,可能会推动价格上涨。
分析师指出:"白皮书的发布能极大提升吸引力。甚至只是承诺要发布,便足够激起市场情绪。"
网站截图揭示了其如何向潜在投资者进行宣传。页面宣称:"我们致力于让法币向加密货币的过渡尽可能顺畅,同时仍保持正直与高端的氛围。"页面下方还展示了一张声称可用于实体消费的银行卡图像。
仅在数天内,已有数百人注册参与该代币的空投。与此同时,论坛上讨论热烈。一位用户写道:"让我们传播消息,让更多人注意到这个出色的代币。"截至 10 月 19 日,该代币的市值已上涨至约 130 万美元。
但就在早期投资者满怀期待之际,开发者开始暗中出货。
分析显示,开发者在代币创建后数日,将数百万代币分发至其控制下的钱包。其中一个钱包随后被用于向市场大量出售代币。
在 10 月 19 日至 21 日期间,该钱包在一个点对点交易平台上出售了数百批代币。这些销售恰逢该资产价格的灾难性暴跌,跌幅达 87.9%。
在聊天群组和论坛上,恐慌开始蔓延。一位用户,大概是想从中找到一些乐趣,开始将该代币戏称为"ECRASH"。其他人则指控开发者应负全责。另一位参与了空投的用户表示:"大家都很愤怒。我认为这是我第一次经历 Rug Pull。"
备受瞩目的白皮书也从未出现,最终,开发者从论坛帖子和聊天群组中消失了。在几天前,他还曾写道:"我可以向大家保证,项目正在取得长足进展。"
在 10 月 20 日和 21 日的三笔交易中,该开发者的钱包从交易平台提取了总计 240 枚以太坊(ETH)收益——当时约合 75,000 美元。每次提现后,这些 ETH 都会被立即转入另一个钱包地址,随后又被分散转入三个钱包。最终,这些 ETH 被转入多个中心化交易平台账户——这些平台通常被用于将加密货币兑换为法币。
调查总共识别出至少 20 个由该开发者使用的钱包,这些钱包被用于发行、空投或出售代币,或是将相关收入转移至中心化交易平台。
"这种分层处理的效果就是掩盖资金流动轨迹,"分析师说道,"如果你没有什么可隐瞒的,其实没有太大必要这么做。这本身就很可疑。"
尽管部分投资者仍对其回归抱有幻想——10 月 24 日,还有人开玩笑称"我闻到了白皮书的味道"——但所有迹象早已昭示最终结局。
在 10 月初的论坛帖子中,一位开发者写道:"这会像一次 Pump and Dump,一轮拉高出货,早期投资者能拿回成本。很抱歉说得这么直接,但事实就是如此。"
比造富更快的,是遗忘
时至今日,该平台的狂飙仍未停歇。据第三方统计,其平台每日营收高达 100 万美元。创始人们的财富水涨船高,早已甩开当年的数条街。而在这个"造富机器"持续运转的同时,违背初衷的 Rug Pull 也仍在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