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X演进史:从边缘工具到Web3项目启动枢纽

DEX:从未被真正理解

在加密金融体系中,DEX一直是个有趣的角色。它始终在线,不会宕机、审查或跑路,却长期处于边缘地位:界面复杂、流动性不足、缺乏故事性,既不是热点话题中心,也不是项目首选。DeFi爆发时它成为CEX的替代品,熊市时又变成"安全、自托管"的DeFi遗产。当行业关注重点转向公链、AI、RWA、铭文等新概念时,DEX似乎已经失去了存在感。

但从长远来看,DEX一直在悄然发展,并开始影响链上金融的基础逻辑。Uniswap只是它发展历程中的一个节点,而Curve、Balancer、Raydium、Velodrome等则是它的衍生形态。所有AMM、聚合器、L2 DEX的演变,背后推动的是分布式金融底层的自我进化过程。

让我们回顾历史,探讨DEX的结构演变逻辑:

  • DEX如何从链上工具演变为结构性逻辑
  • 它如何吸收了不同时期的金融机制和生态目标
  • 为什么现在讨论项目启动、冷启动、社区组织时,都离不开DEX

这是DEX的进化史,也是去中心化"功能外溢"的结构观察。我们还将回答一个越来越难以回避的问题:

为什么在Web3时代,每个项目都绕不开DEX?

一、五年DEX简史:从边缘角色到叙事中枢

1. 第一代DEX:反中心化的表达(EtherDelta时代)

2017年左右,当中心化交易所如日中天时,一些加密极客在链上默默启动了EtherDelta这个奇特的实验。

与同期的大型CEX相比,EtherDelta的交易体验几乎是灾难性的:需要手动输入复杂的链上数据,交互延迟高,界面简陋,难以吸引普通用户。

但EtherDelta的诞生不仅仅是为了易用,更是要彻底摆脱"中心化信任":交易资产完全由用户控制,订单撮合在以太坊链上完成,无需中介托管或第三方信任。以太坊创始人Vitalik Buterin曾公开表达对这种模式的期待,认为链上去中心化交易是区块链真正落地应用的方向之一。

虽然EtherDelta最终因技术和用户体验问题逐渐淡出,但它在区块链历史上留下了重要印记:DEX从此不再只是交易工具,而成为一种反对中心化的实践表达。

它为日后的Uniswap、Balancer、Raydium等项目埋下了基因种子:用户资产自持、链上订单撮合、无需托管信任。这些特质成为DEX不断进化、衍生、扩展的基础框架。

为什么每个Web3项目都逃不过DEX?一部五年发展史告诉你答案

2. 第二代DEX:技术范式转变(AMM的出现)

如果说EtherDelta代表了去中心化交易的"第一性原则",那么Uniswap的诞生则让这个理想首次具备了可规模化的实现路径。

2018年,Uniswap发布v1版本,首次在链上引入自动做市商(AMM)机制,彻底打破了传统订单簿撮合模式的限制。其核心交易逻辑简单却具有革命性 - x * y = k:这个公式是Uniswap的核心创新,允许流动性池自动定价,无需对手方或挂单。只要往池子里放入一种资产,就可以按照恒定乘积曲线自动获得另一种资产。无需对手方、无需挂单、无需撮合,交易行为本身就等同于定价行为。

这种模型的突破性在于,它不仅解决了早期DEX"没人挂单就无法交易"的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问题,更彻底改变了链上交易的流动性来源: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流动性提供者(LP),为市场注入资产并赚取手续费。

Uniswap的成功也激发了其他AMM机制变体的创新:

Balancer引入了多资产+自定义权重池,允许项目自设资产权重与分布;

Curve针对稳定币高滑点问题,设计了优化曲线,实现更低成本的资产交换;

SushiSwap则在Uniswap基础上加入了代币激励与治理机制,开启了"流动性挖矿+社区主权"的叙事;

这些变体共同推动AMM DEX进入了"协议产品化"阶段。不同于第一代DEX主要是理念驱动、形态粗糙,第二代DEX已经开始表现出清晰的产品逻辑与用户行为闭环:它们不仅能交易,更是资产流通的结构基础、用户参与流动性的入口,甚至是项目生态启动的一环。

可以说,从Uniswap开始,DEX第一次真正变成了能被使用、能生长、能积累用户与资本的"产品" - 不再是概念落地的附属物,而开始成为结构构建者本身。

为什么每个Web3项目都逃不过DEX?一部五年发展史告诉你答案

3. 第三代DEX:从工具到枢纽,功能扩张与生态融合

进入2021年后,DEX的演进开始脱离单一交易场景,进入了功能外溢与生态整合并行的"融合阶段"。在这个阶段,DEX不再仅仅是一个"换币的地方",而逐渐成长为链上金融体系中的流动性核心、项目冷启动的入口,甚至是生态结构的调度器。

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范式转变之一,是Raydium的出现。

Raydium诞生于Solana链上,是首个尝试将AMM机制与链上订单簿深度整合的DEX。它不仅提供基于恒定乘积的流动性池,还能将交易同步至Serum的链上订单簿,形成"自动做市+被动挂单"共存的流动性结构。这种模式结合了AMM的简洁与订单簿的可见价格层级,在保持链上自主性的同时,大幅增强了资金效率与流动性利用率。

Raydium的结构意义在于,它不只是"AMM优化",而是DEX第一次在链上尝试引入"CEX体验"的分布式重建。对于Solana生态中的新项目来说,Raydium也不只是交易场所,更是启动场所 - 从初始流动性到代币分发、挂单深度、项目曝光,它是一级发行与二级交易的联动枢纽。

这一阶段,功能爆发远不止于Raydium:

  • SushiSwap在Uniswap模型上加入了交易挖矿、治理代币、社区治理与"Onsen"孵化池,形成了治理型DEX生态;

  • PancakeSwap则结合链游、NFT市场与链上彩票等功能,在BNB Chain上完成了DEX平台化运营;

  • Velodrome(Optimism)引入了基于veToken模型的"协议间流动性调度",让DEX成为协议之间的协调器而非仅仅服务用户;

  • Jupiter则在Solana生态中通过路径聚合器角色串联多个DEX与资产路径,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链上跨协议聚合器"。

这一阶段的共同特征是:DEX不再是协议的终点,而是连接资产、项目、用户与协议的中继网络。

它既要承担用户交易的"终端交互",又要内嵌项目发行的"初始引流",同时还需要对接治理、激励、定价、聚合等一整套链上行为系统。

DEX从此脱离"孤岛协议"的身份,成为DeFi世界的枢纽节点(hub primitive) - 一种高适配性、高可组合性的链上共识组件。

为什么每个Web3项目都逃不过DEX?一部五年发展史告诉你答案

4. 第四代DEX:多链洪流中的变形生长,是聚合、L2与跨链试验

如果说前两代DEX的演化是技术范式的突变,第三阶段的Raydium是功能模块的拼接尝试,那么从2021年开始,DEX进入了一个更难归类的阶段:它不再是某个团队在主导"版本升级",而是整个链上结构倒逼它做出适应性的变形。

最先感受到这种变化的,是部署在Layer 2上的DEX。

Arbitrum和Optimism主网上线后,以太坊上的交易高Gas成本不再是唯一选择,Rollup结构开始成为新一代DEX生长的土壤。GMX在Arbitrum上采用预言机定价+永续合约的模式,以极简路径和无LP池的结构,回应了"AMM不足以解决深度"的问题。而在Optimism上,Velodrome则借助veToken模型,尝试在协议间建立起流动性激励的治理协调机制。这些DEX已经不再追求通用性,而是以"生态配套设施"的方式扎根于特定链上。

与此同时,另一类结构补丁也在同步成形:聚合器。

当DEX变多,流动性碎片化的问题很快放大,用户在链上"去哪交易"逐渐变成新的决策负担。从2020年上线的1inch到后来的Matcha、Jupiter,聚合器承担起一种新角色:它们不是DEX,却统筹了所有DEX的流动性路径。特别是Jupiter,在Solana链上的快速崛起,正是因为它精准填补了路径深度、资产跳转和交易体验上的空白。

但DEX的结构演化并未止步于链内适配。2021年之后,ThorChain、Router Protocol等项目陆续上线,提出了更激进的命题:能否让交易双方根本不在一条链上,也能完成互换?这类"跨链DEX"开始尝试通过自建验证层、消息中继或虚拟流动性池等方式,解决链间资产流通问题。虽然协议结构远比单链DEX复杂得多,但它们的出现释放出一个信号:DEX的演化路径,已经脱离某条公链,而走向链间协议协同的时代。

这一阶段的DEX很难再用"类型"来归类:它可能是流动性入口(1inch),也可能是协议协调器(Velodrome),更可能是链间互换机制(ThorChain)。它们不像上一代那样"设计出来",而更像是"被结构挤出来"的。

到了这一步,DEX已不仅是一个工具,更是一种环境反应 - 一个用来承接网络结构变迁、资产跨链跳转、协议间激励博弈的适配性产物。它不再是"产品更新",而是"结构演进"的体现。

为什么每个Web3项目都逃不过DEX?一部五年发展史告诉你答案

二、当定价、流动性与叙事交汇:DEX如何"走进"Launch

回顾前四代DEX的发展路径,不难发现一件事:它们之所以持续演化,从未是因为某个功能设计得更巧,而是它们不断在回应链上的真实需求 - 从撮合、做市,到聚合、跨链,DEX每一次转型,背后都是一个结构性空缺的自然填补。

到了这一阶段,DEX已不再是某条链上的一个"功能点",它更像是链上结构变化后的"默认适配层"。不管是项目想做激励、协议要引流、跨链想聚合,DEX都在其中扮演了越来越多"调度"与"协调"的角色。

但当它承担的角色越来越多,DEX也就不可避免地碰上了另一个早已存在、但一直缺位的结构困境:

上CEX,需要上币、谈资源、拉社区;上线链上,要建池、找流动性、引发现货流通。这些看似分散的问题,最终都汇聚成一个核心难题:新项目冷启动这件事,谁来给项目提供启动结构?

要知道在早期的加密市场中,Launch往往是中心化交易所主导的一种资源操作:上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7
  • 分享
评论
0/400
Gwei_Watchervip
· 07-26 10:39
长期玩链上玩崩盘的老韭
回复0
GigaBrainAnonvip
· 07-24 03:45
随便跑 DeFi搞得完不
回复0
RadioShackKnightvip
· 07-23 12:16
DEX梭哈才是真懂
回复0
BlockchainBardvip
· 07-23 11:11
就这还不够好用吗
回复0
SigmaBrainvip
· 07-23 11:03
DEX慢慢来 熊市终会过去
回复0
MEVSandwichMakervip
· 07-23 10:50
其实还是得看 gas 费
回复0
币圈疯批女友vip
· 07-23 10:45
uniswap不香吗说啥呢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